然亦有不能尽该者,凡于汗下之中,留心其为大病之后,庶治复病,而不碍于大病后也。方有执曰:大邪初退,血气新虚,起居作劳,复生余热,乃用苦寒以发其微汗者,以劳伤之复热,与初病之实热不同伦也。
此条亦灸之者,升举其阳以调夫阴也。半夏辛燥,何为用之?
加栝蒌根,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;倍柴胡加桂枝,以主少阳之表;加牡蛎,以耎少阳之结。湿邪凝于阴,故脉沉细也。
身体痛,表里俱有之证也,如太阳病脉浮发热,恶寒身痛,手足热,骨节痛,是为表寒,当主麻黄汤,发表以散其寒。太阳病,烦热有汗而渴,小便利者,桂枝合白虎汤证也;小便不利者,五芩散证。
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汗出而厥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更勿误治,使小逆变成大逆也。
如未经丸药下之,自下利者,则为内虚,内虚之利,脉当微弱而厥,今反和而不微厥,此为内实有热,非内虚有寒也,虽下利乃热利也。斯则心肾交合,水升火降,是以扶阴泻阳之方,而变为滋阴和阳之剂也。